.
【9月號 關於生活專欄】
.
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人都有一個價,我只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。
如果說想要用一個價碼買起一個人是一種侮辱,那連付出都不願意,卻覺得別人一定會say yes……那一種「老馮」,不是更看不起人嗎?
我們身邊總會有幾個「老馮」。也許是同事,也許是家人,又甚或是另一半。他們的共通點是對別人的付出習以為常,對別人給予的方便或好處,都覺得自己「受得起」。他們的口頭禪通常是「你唔係同我計呀?」、「得啦!得啦……咁小事。」。若然你膽敢說不,他們便會表現出一副不可置信,甚至讓人覺得是你錯、你小氣的樣子。如果情況相反,你對「老馮」有所要求,他們則會避之則吉,覺得你很奇怪。就算他們肯幫你一次半次,都會自動自覺把他對你的恩情銘記於心,時不時提起,讓你一世欠債……那便是一種把自己地位置於別人之上的態度。
你問我的話,「老馮」很錯嗎?嗯…他們是很討厭沒錯。但其實你也有責任。因為「老馮」很大程度是由你自己育成的。倘若你相信人人平等,能夠堅持捍衛自己,別人是不會敢恣意踐踏看輕你的付出的。不是說不可以幫人,也不是說幫人要擺高姿態。但至低限度,你不應該用一個討好別人的低姿態去付出。別人向你道謝,你可以說「不用客氣」,而不是佯裝老好人地自貶說自己其實甚麼都沒做,又或是「懶客氣」地說那是你的榮幸。謙虛,不是這個意思,也不是這樣子用的。如若你堅持這一套假客氣而心裡每每在計算和把不滿累積的話,不好意思,我要告訴你:最大責任的並不是「老馮」本人,而是把他育成的你。這理論就有如「慈母多敗兒」。敗兒有敗兒的不是,但其母實在難辭其咎。
當然,在對自己耳提面命不要製造出「老馮」的同時,也要想想看自己是不是別人孕育出來的「老馮」。有時候,就算我們多用心,多負責,那都只是對外人展現出的一面。相反,面對那些最愛我們,我們最親近的人,我們很不自覺便會演變成我們在職場上相當討厭的「老馮」。你以為媽媽為你煲湯煮飯洗衫是應份的嗎?又以為另一半等你收工放工,為着你感受推卻老友們的邀約又或是改變穿着打扮和生活習慣,又是應份的嗎?也許我們都該是時候檢討一下,看看自己是不是不自覺地變成了「馮媽媽」和「馮寶寶」了。
.
——〈「馮媽媽」和「馮寶寶」〉
文/Anjaylia @anjaylia
.
關於生活專欄載於九月號《藝文青》。九月號《藝文青》已上架,可在7-11便利店、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。
.
#藝文青 #藝文青9月號 #asartisticasyou #asartisticasyou43